习近平离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访问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有效途径
学习贯彻三次全会精神在行动●“振兴路上谱新篇”|十八洞村的明白账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挂职帮扶干部速写

发布时间:2021-09-28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字体大小[ ]

  原标题:书写彝乡振兴大文章——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挂职帮扶干部速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郝思斯

图为宋刚(前排右一)带领甲谷村干部群众在咩咩山上种竹子。

  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奔赴四川马边、雷波,扎根基层、走进群众,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奉献智慧和汗水。他们有苦有乐,有艰辛更有收获,用热血与奋斗在艰苦边远地区砥砺成长。

  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雷波县地处大小凉山彝区,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

  一座又一座高山,隔开的不仅是空间,更是时间,是文明。那里生活着典型的“直过民族”——彝族。曾经的他们分散居住在高山峡谷之间、陡坡绝壁之上,近一半农村人口是文盲、半文盲,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讲普通话,大部分群众基本没有财富积累,过着“人畜大多混居、出行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收入基本靠天、吃穿还很发愁”的日子。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马边、雷波两县被确定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扶贫县。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共派出16名挂职扶贫干部、9名挂职锻炼干部,他们从北京出发,投身基层一线,直面贫困,攻坚克难。

  惊与喜

  从初到时的“惊”到为脱贫变化而“喜”,情感的变化有多大,付出的艰辛就有多大

  2019年9月,挂职雷波县委副书记的刘二伟,第一次坐车到当地的贫困村了解情况。对平原地区长大的他来说,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曲折盘旋、直抵云端的通村路。车辆每过一道弯,都要先倒车,再猛打方向。第一次穿行于悬崖陡壁、高山深谷之中的他,到达山顶村上时,白衬衣早已被冷汗浸湿。

  在马边,前往小谷溪村的道路亦是一路逶迤。接连的U型弯道让第一次到这里的人忍不住扶额叹息,扶贫工作不好干,光是要适应这条路就不容易。曾挂职马边县委副书记、副县长的陈劲松和曾挂职马边县小谷溪村第一书记的柴杰一起无数次走过通往小谷溪村的蜿蜒山路,路上不乏遇到前脚刚走、后面山上巨石就滚下坠落的情形。

  当然,让人心中一惊的,绝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落后、脏乱”,曾挂职雷波县甲谷村第一书记的宋刚至今回忆起来依然感慨:“村民吃饭,一家人蹲在地上,围着一个盆,煮点酸菜豆渣,一把马勺轮着吃;冬天很多孩子还光着上身,穿着凉拖,却都说不冷,习惯了;大部分家里没有床,毡衣一裹围着三锅庄,睡在地上。”

  恶劣的环境和落后的面貌没有吓倒他们。在机关,他们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铁军;走到田间地头,他们决心成为老百姓的领路人和贴心人。

  面对泥泞的小路、低矮的草房、昏暗的光线和大量失学儿童,他们找资金、要政策,铺路搭桥、通水通电,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修屋盖楼、易地安置,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结合各地生态条件精准进行产业开发;扶贫扶志、解放思想,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保护生态、绿化植被,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绿色家园……

  为了给村里的174亩梨树和2300多亩竹子寻找水源,宋刚和找水小组在村民向导的带领下,在没有路的雪山上手脚并用爬了两个小时;为了走访在最偏远乡村山上住的百姓,陈劲松穿着高筒雨靴,经常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因饮食不习惯导致碱中毒,刘二伟曾在下乡回县城路上,身体发麻、失去知觉……这群撸起袖子与贫困群众“一起干”的挂职帮扶干部,在扶贫的“硬仗”中不断成长成熟,展现了新时代年轻干部的担当和责任。

  山高、路险、易滑坡,交通是马边、雷波脱贫的拦路虎。改变出行难、畅通幸福路,是当地扶贫工作的缩影。如今,谈起小谷溪村的路,柴杰依旧有说不完的话。“完成8公里沥青路面通村路、7条共22公里通组路建设,2020年6月我们村最后一条通组路——代家沟通组路通车,全村9个组实现彻底通车……”这些乡村道路,他用脚一步一步丈量过,“以前是坐在办公室里看规划,现在是坐在群众家里谈修路。最好的课堂就在普通群众中。”

  只要付出过努力,就能体会到这种喜悦。

  在甲谷村,刚开始决定在村里发展竹子产业时,要在高山陡坡上挖近26万个竹坑,很多地方没有通路,群众也有畏难情绪。

  “我们在给群众争取政策、讲解政策的同时,鼓励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逐渐被党员干部们的实干精神打动,看着干、跟着干、抢着干,宋刚说,“过两年这批竹子就要开始产笋,绿水青山将真正变成金山银山,很多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回村了,主动申请加入党组织。”

  汗与泪

  基层一线培养了一大批对农村和农民有感情、会做群众工作的干部,他们与群众一起流汗,也一起流泪

  从机关和城里到农村去,许多干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村干部不放心他们,群众不相信他们。

  “先理解基层,再做基层工作。”刘二伟告诉记者,“两年来,我走遍了全县21个乡镇,深刻感受到在基层工作,想把事情做实很难,想把好事办好很难,群众关心的小事、具体事很重要。”

  怎样理解群众、融入群众?“真心实意和群众交朋友,俯下身子向群众学经验,在当‘小学生’和‘泥腿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融入了群众。”这是几名帮扶干部共同的工作“秘诀”。

  他们踩着泥泞的泥土、翻越危险的大山,一户一户走访,一人一人交谈,拉家常、问生产、谈生活,倾听诉求,了解心声。老乡家的鸡需要打疫苗了,一起抓鸡;花生成熟了,一起摘花生;工作之余在老乡家搭伙,就着火塘和低矮的饭桌吃顿农家饭……

  慢慢地,像外语一样的方言能听懂了,当地风俗也了解了,入户时生硬的问答少了,“摆龙门阵”更自如了;开会发言时稿子没了,身边事多了;安排任务时听到的“要得”多了,“干不起”少了;推进项目时,对大家的担当与奉献感同身受,碰到个别推诿扯皮的情况也不至被蒙蔽,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也牢牢记在心里了。

  回忆扶贫工作,柴杰张口闭口都是“我们村”。“我们村基础差底子薄,两年的帮扶时间和要做的工作比,太短。时间紧,不等人。”柴杰每天穿迷彩服,不仅是方便工作,更是提醒自己打冲锋。他直来直去的大嗓门,基层干部群众都很认可,不光是认可他的理,更认可他总装着群众的那颗热心。靠在墙根晒太阳的懒汉、不送孩子上学的糊涂蛋、不肯上学的小屁孩,柴杰一开口,都能解决了。

  “以朋友和亲人的情感来对待村民,很多事情就好办了。”在基层摸爬滚打,和群众打成一片,宋刚收获了太多感动,“甲谷村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家,有时候回到北京,还时时刻刻想着甲谷村,想着百姓们的那些事,想把它们干好。”宋刚要离开甲谷村时,内向的小姑娘日吉拉作分外不舍,怯生生问道:“你可以不走吗?”那一瞬间,宋刚感觉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们几乎都在工作中流过泪。泪水有时候包含的是难以言说的喜悦,也可能是一种杂糅了喜悦与艰辛的情感。

  在马边,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家庭贫困和传统陋习的影响,有不少11岁至15岁的小学一至三年级的“大龄低年级学生”,尤其是女童辍学厌学现象较为突出。陈劲松把这个情况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扶贫办和马边县委县政府汇报后,得到支持,由县教育局牵头,大家一起为这些孩子办了一个追赶同龄人的特殊学习通道——“桐华培优班”。

  “让曾经无梦的孩子有勇气追梦圆梦,这是新时代中国梦的最好诠释。孩子们的感恩向上给人太多感动。”陈劲松至今仍忘不了一个叫阿培阿黑的孩子。这个16岁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对陈劲松说过两句话,一句是:“陈叔叔你们这些关心帮助我们的人就像穿过裂缝的一束光,照亮了我们。”还有一句是陈劲松走了近2小时山路到阿黑家中回访离开时,阿黑用妈妈手机发给陈劲松的信息:“陈叔叔你答应过要来看我们,你做到了,你是个诚实守信的人。”

  “当时我已经走得很远了,依然能看见她在山上向我挥手告别。收到短信,眼泪再次涌出眼眶。经常有人说是我们帮助了困难群众,其实他们才是给我们点灯的人。”陈劲松说,在村里的这些日子,更加理解了群众的苦,懂得了什么叫把百姓小事放在心上,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难与易

  “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要求帮扶干部掌握政策,理清思路,狠抓落实

  身处一线的帮扶干部,很多都是第一次参与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带领村民谋划发展、走上致富道路的艰难深有感触。如何应对复杂问题、及时果断决策、统筹安排抓落实……每一项都是困难考验。

  在交流中,几位帮扶干部都谈道,做好帮扶工作,最重要的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

  “比如,抓党建促脱贫,以作风攻坚促进脱贫攻坚,这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群众要上台阶,干部首先要上台阶。抓作风,就是自己首先要带头,跟基层干部群众一起苦、一起干。”陈劲松说。

  政策执行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梗阻”,都会影响政策效果和农村发展,帮扶干部来到基层一线,首先要做的就是带头去推动政策贯彻落实。

  “小谷溪见证了马边脱贫攻坚最难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最终如期退出贫困村、实现高质量脱贫,全村两千多各族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说起这个变化,柴杰感慨:“虽然困难很多,但好在政策很清晰,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折不扣地把政策落实到位。”

  驻村后,柴杰和驻村工作队、村干部逐户排查,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超六有”的标准对标补短,了解每家每户情况。督促完成破旧房改造160户,实施彝家新寨建设68户、易地搬迁安置122户,完成建设毛家山、小谷溪楼房坝、新风白果、代家沟等4处集中安置点以及石灰窑易地安置散建集中点,全村彻底实现安全住房有保障。2019年,小谷溪村先后顺利通过市级、省级脱贫攻坚摘帽检查验收,2020年顺利通过国检普查。

  基础设施要改造,人的精神面貌也要改造。刚到小谷溪村,柴杰发现,干部的眼神都是怯怯的,工作抓不起来。“驻村第一周,我有3天时间没见到村干部。”柴杰介绍,小谷溪村强化党建引领,把教育范围从村“两委”、全体党员扩大到全体村组干部、村民代表,表彰优秀党员,挖掘典型事迹,以先进带后进;完善规章制度,建立每日工作汇报制度;严肃工作纪律,以党风带动文明新风。“以前我对党建的认识就是根据组织要求完成各项规定动作,驻村扶贫以来,我对抓党建有了更深入的体悟。”

  甲谷村水、电、路都通了,一些贫困户也搬进了集中安置点,然而面对山高坡陡、雨多土少的自然环境,发展什么产业才能稳定提高群众收入?宋刚和扶贫工作队没有马上跑项目、要资金,而是一头扎进甲谷村的山沟沟,坐到贫困户家的火塘旁。经过实地调查、请教专家、开会研究,最终确定了长短结合、种养结合、文旅结合的产业发展思路。

  “根据甲谷村的自然条件和原有基础,长期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竹子、梨子、桃子等种植业;短期产业方面,将2346亩竹子用地纳入退耕还林,发展林下经济种植蒲公英,制作蒲公英茶。利用草场优势发展鸡、羊、牛等养殖业,实现长短结合,种养结合。”这是宋刚他们的“产业经”。

  发展思路确定后,关键就是抓落实。刘二伟说:“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精准严谨的工作习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也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自发自觉地创造财富、追求财富,这才是真正的内生动力。”

  陈劲松曾跟柴杰商量,一定要想办法攻克“等靠要”难题。他们当时随口一说:“要是村里老百姓能靠自己修成100米的路,那就是奇迹了”。谁知,得益于思想扶贫激发内生动力,在村里的带领下,为贯通全村上、中、下三个片区,沿线18户群众自发筹集资金、投工投劳,竟修成了一条长达3.13公里的“十八好汉路”。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小谷溪村胜天组道路垮塌后,组内的村民耍惹罗龙竟然自己想办法找了挖掘机把路挖通了,村委联系他报销,他却拒绝了:“这条路我自己也得走,通了我也方便。”现在,村民们养牲口、干农活都方便了,好几户在山上建起了猪场、牛场、羊场,准备大干一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把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这16名挂职帮扶干部、9名挂职锻炼干部带到了马边、雷波的土地上:被甲谷村老人看作“亲儿子”的凉山彝族自治州原州委常委、副州长裴启斌,曾挂职马边县劳动乡柏香村第一书记的“帅书记”帅志聪,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完成帮扶村79户366名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的雷波县帕哈乡磨石村原第一书记王寿梗,被失依儿童称为“穆爸爸”的马边县荣丁镇后池村原第一书记穆伟……他们用心、用情、用力,诠释了纪检监察干部的坚定执着和务实行动。

  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他们还有后继者,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必将上演更多奇迹。

大山深处践初心

  被组织信任、被群众需要是党员干部最大的幸福。扶贫工作很纯粹,不带任何功利性、不求任何回报,我们付出越多,群众对党越信任、越认可,我们就越有成就感。从事这项工作时间长了,既能看到自己的价值,又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说看到自己的价值,是因为只要坚持不懈、日积月累,滴水也能穿石,我们做工作就要有这种不怕事小、抓铁有痕、不胜不休的精神;说感到自己的渺小,因为我们都是集体一员,上下同心是最强的力量,有组织作靠山、有群众作靠山,我们才能干成事情。

  ——陈劲松

  回首700多个日夜,内心百感交集,走遍了全县21个乡镇,忘不了穿梭于悬崖峭壁、坡陡谷深山路上的惊险,忘不了浑身汗水、满身泥泞走村入户的身影,忘不了白天下乡一身疲惫,晚上开会讨论到深夜的坚守,更忘不了彝乡亲人淳朴、热情的笑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志和本地的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艰险,战天斗地,鲜艳的党旗和大山深处的巨变交相辉映,党的决策和群众的感恩相互交融,身处其中的我一直被深深感动着。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能够参与到全面从严治党和脱贫攻坚两项伟大事业中来,深感无上光荣。

  ——刘二伟

  作为一名党员,党组织把我们派到艰苦边远地区,既是考验,也是锻炼。我想,只有在农村,才能读懂中国;只有读懂了中国,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基层,也许所做的事不能轰轰烈烈,但却是实实在在,身上或许会少一些书卷气息,却多了一些泥土芳香。这泥土芳香里饱含的浓浓真情,让我懂得心存感恩、胸怀大爱;这泥土芳香里浸润的辛勤汗水,让我懂得脚踏实地、拼搏奉献;这泥土芳香里凝练的朴素智慧,让我懂得俯下身子、虚心学习。两年多来,无论是和群众打交道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是理解落实党的政策的能力,我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得到了极大锻炼与成长。

  ——宋刚

  驻村帮扶工作,是成就感很高的工作。虽然只是为群众做了一点小事,但群众的感激是发自内心的。来到小谷溪村后,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这片土地孕育了一群努力活着的人,相信小谷溪村能在自己的奋斗、不甘、血与汗中获得未来与幸福。离开之前,我写了一首小诗:

  我爱你/高山/小凉山与乌蒙山团聚的巍峨/那里/有雨不停地浇灌/有山给予的间隔

  凉风顶/那是明亮的名字/代家沟/那是苗族同胞的巢窝/我爱你/羊子坪、奠基坪/大凉山里来的子孙/自发地过着纯粹的火把节

  我爱你/三十六平方公里/无数的山 无数的河/阿普笃慕的子孙/穷苦了几千年/也应该享有安乐

  阿普笃慕/他/开辟了山/跨过了河/天空在歌唱/山河永赋歌/不为别的/小康/一个也不能缺

  ——柴杰

中国法治新闻网摘编亓淦玉

【免责声明】:以上图、文、音/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本网原创文章除外),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法规、政策,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 3555333776,微信号:GAN160003,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电话:010-89525216。本网投稿邮箱:3555333776@QQ.COM。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雅宝路12号(华声国际大厦)1层 1 2 1号。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XXXXX网站。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发表感言: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